10月26日上午,“以体育人 青春同行”闽台青年人才体育交流营之"融合·创新·发展"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交流沙龙在阳光学院隆重举办。此次活动旨在搭建两岸青年交流平台,促进两岸青年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融合与创新。来自海峡两岸9所高校的70余名青年学者、学生代表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青年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。
本次沙龙分为“两岸青年携手谱写精彩人生”“从赛场到桥梁:体育如何成为两岸创新与发展的催化剂”“从 A 到 A+”三个主题分享,分别邀请到阳光学院校长顾问、阳光学院教师发展学院名誉院长、阳光学院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 马彦彬教授,阳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黄柏钦博士、台湾青年菁英协会理事长谢坤宏为两岸师生献上精彩演说。
随后,围绕“融合”、“创新”、“发展”三大主题,就如何推动两岸青年在城市发展中的融合与互动、如何激发青年创新活力推动城市发展、如何构建青年友好型城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。两岸青年代表各抒己见,思想碰撞,现场气氛热烈。
嘉宾们结合企业电商经营转型、自身创业经历、咖啡创业故事,两岸文化、饮食、服饰、建筑等丰富多彩的课题内容,用专业有趣的方式,就创业就业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交流,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和策略指导,激发了现场青年对创业的浓厚兴趣,展示了中华文化“向下扎根、向上生长”的基因密码和创新动力。进一步促进两岸青年在创业就业领域的深度合作,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并推动两岸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更全面多方位的交流、交往、交融。
福州台湾会馆,前身为福州台湾两郡试馆,是清末专供台湾士子来榕参加福建乡试、进京会试时栖息之所。具有展示收藏、联谊联络、合作互动、学习交流和学术研究等多种功能,为两岸开展文化、教育、经济、青少年、人才、民间基层等多个领域交流合作提供一个新的平台。
在台湾会馆讲解老师的带领下,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文物展示,直观地了解了台湾会馆的历史变迁,台湾士子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,以及在京台湾人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对国家的历史贡献。
大家漫步于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建筑内,回味着刚刚讲解员讲述的故事,心情久久不能平复。红砖砌成的道路、灰色的石砖和木质结构,融合了台湾特色的骑楼、拱墙、琉璃饰品等建筑元素,仿佛在诉说着“两岸一家亲”的深厚情谊。
漫步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包括三条“坊”和七条“巷”,分别是光禄坊、文儒坊、衣锦坊和杨桥巷、郎官巷、塔巷、黄巷、安民巷、宫巷、吉庇巷。自晋代发轫,于唐五代形成,至明清鼎盛,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得以传续。它被誉为“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”和“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”。
最后交流营一行来到三坊七巷,参访在古厝街巷中体验福州悠久的历史风貌与深厚的底蕴积淀,探寻错落有致的古厝院落,体验有福之州的文化魅力,感受文风鼎盛、人杰地灵的历史底蕴,以及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根脉。
中国海峡新闻网 记者 杨惠茹 郑凯绮/福建福州采访报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