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时政 国际 台海 社会 文旅 视频 财经 体育 社评 科技 艺文
当前位置:首页>台海

乐音架桥心连心 厦金青少年研学交流音乐会奏响两岸和鸣

时间:2025-07-09   来源:海峡新闻网

   当五缘湾的海风裹挟着悠扬的丝竹声掠过音乐厅,7月6日,“手牵手,乐一夏”厦金青少年研学交流音乐会在此圆满落幕。这场由湖里区委台办、湖里区教育局主办,厦门市蔡塘学校承办的盛会,以民族音乐为纽带,让厦金及台湾地区的青少年乐手们用音符编织出同心共情的画卷,再次印证了“音乐是两岸最温暖的语言”。

0420c3a19e1a9000159cbe0b265e2a09.jpeg

丝竹和鸣:共谱同源文化乐章

   音乐会在厦门市蔡塘学校追光民乐团(A团)激昂的《金蛇狂舞》中拉开帷幕,传统吹打乐与灵动弦乐交织,瞬间点燃全场热情,也为这场跨越海峡的音乐对话奠定了热烈基调。

   来自金门的艺术团体带来了独具特色的演绎:浯洲扬琴乐团以《Dancing Leaves天秤座》将多元音乐元素与扬琴的清脆音色巧妙融合,奏出别样韵律;金门民乐团的《希望之歌》与《芬里尔》则以丝竹乐的细腻,勾勒出两岸共通的文化想象,让听众在旋律中感受同源的文化基因。

   厦门本土乐团同样展现了民族音乐的传承活力:蔡塘学校追光民乐团(B团)的《林中夜会》《三十里铺》,尽显新生代对传统的创新表达;厦门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民乐团的《丰年祭》,用民族管弦乐生动再现丰收盛景,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。

d156faf1a983ca93865e74d51c8c017a.jpeg

   台湾小巨人丝竹乐团的表演更是成为全场焦点。《赶摆会上》中,竹笛模仿傣族山歌的婉转,扬琴跳跃如集市叫卖声,打击乐节奏还原泼水节的欢腾;《茶马》则以二胡连弓模拟驼队行进的稳健,古筝泛音似马帮铃铛的清脆,低音声部的厚重尽显古道沧桑,用音乐重构了千年商道的传奇。而蔡塘学校追光民乐团(A团)的《酒歌》,则以丰富旋律与独特配器,将酒文化中的欢畅与热情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
同心致远:音乐为桥,架起心灵通途

   “两岸青少年用同样的乐器,发一样的声音,这正是文化同根同源的最佳体现。”正如厦门创新教育集团总校长、厦门市蔡塘学校书记丁敏捷所言,本场音乐会的核心,正是让音乐成为跨越海峡的桥梁。

3b40e0610d150e87c4acc0314cf54a77.jpeg

   特邀担任指挥的台湾指挥家陈志昇,无疑是这座“音乐桥梁”的重要搭建者。他执棒演绎的《赶摆会上》《茶马》《酒歌》三首作品,既精准把握了民族音乐的传统韵味,又通过细腻的指挥调度,让两岸青少年乐手在配合中达成默契——一个眼神的交流,一次节奏的呼应,都传递着“我们本是一家人”的共情。“排练时,孩子们很快就熟络起来,讨论指法、交流心得,音乐让他们自然地走到一起。”陈志昇在后台感慨,这种无需过多言语的默契,正是文化同源的力量。

f88261996741d707cff5eef499547aa6.jpeg

   事实上,这样的“音乐对话”早已是两岸交流的常态。厦门市蔡塘学校“追光民乐团”自2017年成立以来,便以民族音乐为载体,在第十七届海峡论坛等平台讲述厦门青少年的文化自信;台湾小巨人丝竹乐团20年来足迹遍布全球,却始终将两岸交流作为重要使命;金门民乐团、浯洲扬琴乐团则依托地缘优势,常年推动厦金音乐互动。这些乐团的坚守,让民族音乐成为两岸青少年相互了解、增进情谊的“通用语”。

7f4bad9d74ed397290bb029cdea34f4f.jpeg

薪火相传:以乐为炬,照亮交流征程

   从2023年海峡两岸交流仲夏音乐会,到如今的厦金青少年研学交流品牌活动,三年来,音乐如同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,照亮着两岸文化交流的道路。

   台上,青少年乐手们用稚嫩却坚定的演奏,展现着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与传承;台下,两岸观众在共鸣的旋律中频频点头、会心微笑。当《望春风》的最后一个音符在五缘湾音乐厅久久回荡,这场音乐会落下帷幕,但属于两岸青少年的“音乐约定”才刚刚延续——星辰为契,海风为约,2026年盛夏,五缘湾音乐厅将再次敞开怀抱,等待着两岸青少年以乐相聚,让这份跨越海峡的和鸣之声,永续传扬。

cacae1a055bde6f2f5f3ddaef349c297.jpeg

中国海峡新闻网  记者 陈志成 /厦门市湖里区综合报道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