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义魄千秋-2023全国义民祭在新竹县”义民祭启动仪式于8月24日上午在新埔褒忠义民庙登场,客委会副主委周江杰、新竹县长杨文科、五分埔祭典区总炉主陈世伟与中台湾七县市首长等贵宾,率领今年轮值区五分埔祭典区各里里民以创意方式一起挑担进场。今年是第235周年义民祭祭典,竹县府特别强化义民庙、祭典区、在地学校及社区协会连结与参与性,尤其客语推广、祭典深耕及客家八音传承,透过民俗艺阵与现代表演跨界展演,增进科仪、客家表演艺术保存,建立“义民祭典”品牌。
义民祭历史起源
两百多年前,清朝干隆年间,台湾发生“林爽文事件”,起因是台湾知府取缔天地会,林爽文便揭竿率军抵抗,全台于是陆续发生大小规模的战事。
当时客家人为了保护家园,于是联合闽南人及平埔原住民,共同组成义民军,与清廷政府一起对抗各地的叛军。当时约有两百多人伤亡,再加上后来同治年间戴潮春事件所牺牲的义民约百余人,分别合葬于此,地方筹建“义民庙”后人凭吊祭拜,“义民爷”遂成为客家人的独特信仰。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庙里的牌位刻写的是“褒忠义士众姓诸公之神位”。迄今,“义民冢”依旧立在庙的后方,供信徒追思。
庙里的“褒忠”匾额二字,出自清干隆皇帝亲笔所题,新埔“义民庙”因此又称为“褒忠亭”,光阴走过,在匾额留下香烟熏黑的色泽。“黑色”则是义民信仰客家人在家中所供奉的黑色旗帜“义民旗”,乃源自当年义民在战事中绑在手臂上的黑布圈,目的是作为识别身分之用。每年,信徒们都会携着“褒忠义民香旗”〈黑令旗〉回到义民庙过火,再迎神回到家中供奉,也是形式相当特殊的拜神仪式。《担担相传.代代传》香旗回娘家义民祭典启动仪式。
启动仪式上午10时在义民庙由八音大汇演以“大开门”揭开序幕,紧接着登场的是在地的杰出团队筑梦舞集规划“义民祭传习艺阵闹棚头”,演出内容包含十五联庄炉主组成的“十五庄黑令旗阵”,,集结县内六所学校传承义民客家文化艺术传习演出“嗨客风神武狮阵”、“八方艺起闹棚头”及“敬天敬地敬义民”创意挑担阵等,另邀请中台湾七县市首长挑起各县市特色“商圈特产”参与“担担相传.代代传”的挑担祈福仪式;最后由客委会周副主委、杨县长及中台湾首长、义民庙董事长林光华、五分埔祭典区总炉主陈世伟及众多贵宾,一同上香向义民爷祈福,祈求国泰民安、风调雨顺。
2023年义民祭透过“义民祭客家艺阵传习”提升客家庆典传统音乐、民俗艺阵与现代表演跨界展演,邀请新星国小(挑担舞)、新埔国小(麒麟阵、花鼓、礼生、祝读生)、枋寮国小(客家狮)、文山国小(客家狮)、光明国小(义民创意舞蹈)、富光国中(八音团)等组成“义民祭典艺阵”提升仪式感,让义民祭典科仪、客家表演艺术得以保存与传承,包含了义民小礼生、香旗回娘家挑担、客家八音大汇演及客家艺阵传习等,《担担相传.代代传》香旗回娘家义民祭典启动仪式,欢迎全国民众来参加义民祭庆典活动。五分埔祭典区总炉主陈世伟表示,今年由五分埔联庄轮值祭典区主办第235届义民祭典祭活动,十五年轮值一次的义民祭典活动,由新埔镇五埔里及关西镇东平里共同办理,并从8月6日开始进行轮值奉饭仪式。祭典活动于9月2日竖灯篙揭开核心祭典序幕,9月3日下午褒忠桥凤山溪放水灯招引水路孤魂;9月4日上午10点于义民庙内举行义民爷祈福大典、交接值年总炉主、献午供,当日傍晚举办普渡宴客、客家戏、收孤、大士爷羽化等传统祭典活动;9月6日恭送义民爷圣驾回銮后圆满完成今年祭典,也再次欢迎全国民众来参加义民祭庆典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