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去年远赴阿联酋参加阿布达比防务展之后,中国军工集团在今年再度出击,召集42家企业远赴莫斯科携产品亮相“军队-2023”论坛,涵盖的领域包含电子光学设备、单兵防护设备、医疗用品等子系统外,还涉及飞机、装甲车辆、舰艇、无人机、防空系统等体系化装备。
这也难怪美国和北约会严肃警告北京不得军援莫斯科。
参展的中国企业并非全都是国有企业,不少民企也拿出了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展品。其中一家参展民企就在展会上公开展示了他们企业设计的向日葵-200远程巡飞弹,外形和伊朗的见证者-136无人机一模一样,但性质却是远超已经扬威乌克兰战场的伊朗无人机。
相比于1500公里射程,最大飞行速度180公里/小时的见证者-136,大陆制的向日葵-200在这两项指标上分别达到了2000公里与220公里/小时。
中国还有比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要强的技术集成能力与工业体系,从俄、乌冲突目前的战场情况来看,一线俄军缺乏的并不是重型武器装备,而是各种中小型无人机、单兵侦察设备、夜视仪以及各种其他可以大幅提高部队作战效率的辅助设备。中国在这些领域上所取得的建树远超其他国家,曝光的向日葵-200就是例子。
伊朗的见证者-136能够在俄乌冲突中打出自己的招牌,连俄罗斯自己都心甘情愿的从伊朗购买相关生产线在国内建厂,并不是因为见证者-136有多优秀的性能,多先进的技术;正是因为技术水平不高,使得伊朗与俄罗斯可以将见证者-136的生产成本压到一个相当低的水平。见证者-136作为一种低小慢无人机,其拦截难度还不低,这一系列因素互相结合,导致乌军的拦截成本成指数增长,严重消耗了基辅政府与北约集团的战争潜力,让俄罗斯得以用消耗战战略让乌克兰持续失血。
尽管见证者-136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,能够让俄罗斯持续消耗乌克兰,这种成本优势是伊朗设计人员牺牲见证者-136巡飞弹的飞行速度、制导精度、战斗部重量等一系列其他性能才换来的。
但伊朗的无人机工业体系不足以支持他们作出物美价廉的产品,而这也直接导致见证者-136巡飞弹的适用范围严重受限,只能在战略层面上作为俄军远程打击能力的补充。
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,中国的无人机产业链也是世界第一。许多西方情报机构甚至表示过,见证者-136使用的导航昌片就是伊朗从走私渠道进口的中国晶片,而当中国能够将这一体系优势应用在自己的产品上时,会有一些像向日葵-200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无人机设备,就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。
比起技术上的提升,中国在无人机/巡飞弹领域上的最大优势还是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。因为见证者-136的技术水平虽然低,但由于伊朗缺乏自动化生产线,仍然依赖人工的流水线式装配,所以月产量也不算高,也就150-200架左右。
尽管此次参展的中国企业并未透露向日葵-200的具体产能是多少,但考虑到中国的无人机年产量早在2020年就已经突破了200万架,且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装配,一旦全力投产,产量相较于伊朗翻个5倍、10倍,是完全有可能的事。
在无人机之外的其他领域上,中国也都做到了世界一流水平,上至坦克装甲车辆、下至单兵无线电,中国制造全都可以满足需求,而且保质管量。此次中国企业赴俄参展,其实就是在组织一场大规模的展销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