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时政 国际 台海 社会 文旅 视频 财经 体育 社评 科技 艺文
当前位置:首页>社会

宁德:“读写融合”驱动语文核心素养落地

时间:2025-07-21   来源:海峡新闻网

     “传统语文课堂里,阅读是阅读,写作是写作,就像两条平行线,学生很难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关联。”近日,在宁德市小学语文读写素养研究成果展示活动中,教育部新时代“双名计划”名师培养对象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科研处主任许发金深有感触地说,“很多孩子读了不少书,却还是怕写作文;写作文时绞尽脑汁,却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养分。这种割裂,正是我们广大教师想要打破的壁垒。”


IMG_4492.jpeg


许发金作专题讲座。 范珊 摄

     近年来,宁德市以读写教学研究基地校建设为契机,引导教师主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,将“读写融合”理念融入课堂实践,构建了“点-线-面”三位一体的读写融合网络,形成了十字形读写融合阶梯框架,开发了双轨并行的任务群读写教学模式,通过一系列具体策略让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、深度联结,成为撬动课堂改革的“金钥匙”。

搭建以读促写的“脚手架”

     在低年级课堂上,一线教师格外注重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。例如,在教学《青蛙卖泥塘》一课时,教师引导学生先梳理老牛和野鸭给青蛙的泥塘提建议的对话,形成语言范式支架,然后让学生模仿这一句式,在课文空白处补白,继而演一演。这种“读中悟法、仿中学写”的方式,让学生在阅读时主动关注语言形式,将课文中的“范例”转化为自己表达的“工具”。


IMG_4493.jpeg


阮丽骅老师执教示范课。 刘丽君 摄

打造以写带读的“增长极”

     中高年级则更强调通过写作深化对文本的解读。在学习《富饶的西沙群岛》后,教师会布置“西沙群岛旅游推荐官”的写作任务,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对风景和物产的描写,撰写一段推荐词。为了写好推荐词,学生需要反复阅读课文,提炼关键信息,甚至主动查阅资料补充内容,在“写”的驱动下,阅读的专注度和理解深度自然提升。此外,“给课文人物写颁奖词”“为故事续写结局”等写作任务,也让学生在动笔过程中与文本产生深度对话。

创设读写融合的“生活场”

     一线教师擅长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,让读写成为解决问题的“自然需求”。比如,在“班级图书角改造”项目中,学生需要先阅读其他班级图书角的介绍文章(学习布局和管理方法),然后分组讨论设计方案,撰写图书角规则、推荐书目理由(写作输出),最后还要根据其他组的方案文本提出修改建议(再次阅读与评价)。在这一过程中,读与写不再是孤立的任务,而是完成项目的必要环节,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运用能力显著提高。


IMG_4494.jpeg


小学生读写素养展示。汤周妹 摄

改革读写评价的“赛车道”

     传统的作文评价多聚焦“写得好不好”,而读写融合课堂中,教师更关注“学生是否在阅读中积累了素材”“写作时是否运用了阅读中学到的方法”。评价标准中加入“从课文中借鉴了哪些表达技巧”“通过写作发现了阅读时忽略的内容”等维度,同时鼓励学生在作文旁标注“这句话灵感来自某篇课文”,让读写之间的联结被看见、被肯定,从而形成“阅读——积累——运用——反思——再阅读”的良性循环。


IMG_4495.jpeg


活动现场。龚赛容 摄

     “当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,写作成为阅读的延伸思考,孩子们会发现,语文不是枯燥的知识点,而是能表达自我、认识世界的工具。”正如古田县第二小学阮丽骅老师所说,“读写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,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爱上了文字,学会了用语文的方式感受生活。这或许就是课堂改革最珍贵的成果。”

     随着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探索与实践,读写融合正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,让语文学习真正回归“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”,为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坚实基础。


(中国海峡新闻网 记者 陈志成  通讯员 李子轩/宁德釆访报道)


相关推荐